写意花鸟画大家知道是从明代陈淳和徐渭开始。清代的八大,到了吴昌硕,潘天寿发展到了一个高峰,结果到上个世纪后半页一直到现在,大写意花鸟画感到前面横了几座大山,难以逾越。怎么有突破这是大家在探讨的一个题目。我个人觉得谢天赐在大写意花鸟画的探索上是有突破的,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:
第一个是笔墨,他的笔墨和我们传统看到的一波三折不一样,可能跟他原来从事别的画种有关,他有很多不是变化很大的线,我们叫铁线,实际上是很粗硬的铁线。有些看似侧锋,用的也不全都是中锋,所以强健、枯涩是构成他的水墨画很大的特点。
第二个特点是构成。我想起他上次在中国美术馆的荷花系列展览,我印象很深。因为他的作品全是荷花,这个荷花不是太讲形似,我觉得他当时在构成上下了很大的工夫。他当时的创作观念、绘画观念比较新,比较前卫。实际上是拿荷叶和莲子,还有荷梗作为一种构成元素,把它们作为一种载体来表现,构成一种新的视觉图象。所以他的画面看上去不是很写实,荷花不像荷花,荷叶不像荷叶,包括里面的水禽也不像什么鸭子天鹅的。这次的花鸟作品发现有很大的变化。然而他还是保持了构成的理念。因为从写意花鸟画来看,注重构成的是从潘天寿开始。但是,构成是不是从西方来的,是怎么产生的,但是对于花鸟画来讲,以至对整个中国画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块。谢天赐的花鸟画我们可以看到疏密的组织和笔墨的运用,以及整个形的处理,构成的理念是非常强的,这是第二个特点。
第三个特点,是他在绘画中的具像和抽象的结合,我们在谈中国画时不大习惯用这个词,但是我觉得只有用这两个词更切实,因为他的画中是吸收了一些外来艺术的成分。我刚说到他在上一次展览中一些作品对形不是很不讲究的。而这次的作品发现有些形较具像,比如一些水禽,豹子等动物看着很舒服,很象的部分。但是在一些画的部分处理也很抽象,完全只看到点、线、面,没有形了,这种组合是很有意思的,效果很好。他把具像和抽象的组合在画中很巧妙的作了处理。像芭蕉这幅画,这其中吸收了一些西方的绘画手法。所以他在大写意花鸟画笔墨转换上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。在色彩方面,基本上是齐白石的墨叶红花,或者加一点纯色的颜色,研究这个方向可以再大胆一点,借用西方的色彩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对我们当前大写意花鸟画的探索,怎么样向前推进?包括在笔墨方面如何当随时代?当代的笔墨可以吸收哪些新的成分,和前人拉开一定的距离,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贡献。谢谢大家。
邓福星
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
博士研究生导师
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